护航艇作为无尽的拉格朗日中针对战机的特殊作战单位,其携带方式直接影响舰队战术执行效率。
护航艇的携带需结合其功能定位进行编队配置。作为持续作战的舰载机单位,其核心作用是针对敌方战机实施拦截,因此在舰队布署时应优先将其编入中后方位,避免直接暴露于敌方火力范围。动力系统建议加满移速和闪避属性,通过高机动性弥补护甲缺陷,同时确保快速响应战场变化。
武器系统配置需围绕反战机特性展开。轻型火炮类护航艇如CV11003型,建议优先强化炮管伤害和输出冷却技术值,通过缩短攻击间隔提升对小型目标的压制力;鱼雷艇类则需侧重暴击与命中属性,确保对高速战机的有效打击。装甲系统仅需投入基础点数,重点利用隐身涂层提供的闪避加成。
实战中护航艇需严格遵循转移-攻击-撤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。通过航母平台释放后,立即使用转移命令调整站位至战术节点,攻击阶段优先锁定敌战机群,战后及时撤回母舰规避损耗。由于造价低廉,可采取战损即补策略,但需注意单场战斗中战损超过5艘时将影响持续作战能力。
资源管理层面需建立专用生产线维持护航艇库存。每支标准舰队建议配备8-12艘护航艇,占总指挥值的15%-20%。金属与晶体资源按3:1比例专项储备,重氢消耗需纳入曲率航行燃料的统筹计算。维修周期控制在舰队整体休整时间的30%以内,避免影响主力舰作战节奏。